長期嚼食檳榔會使牙齒發紅、發黑,但在臺灣少數民族同胞看來,這卻是一種時尚和美的象征。光緒《臺灣通志》記載“臺之南路,最重檳榔,無論男女,皆日咀嚼不離口。食則齒黑,婦人以此為美觀,乃習俗所尚也?!薄杜_灣竹枝詞》也有詩云:“檳榔何與美人妝?黑齒猶增皓齒光;一望色如春草碧,隔窗遙指是吳娘?!?/div>
海南黎族和臺灣少數民族的居住地同屬熱帶地區,氣候炎熱潮濕,瘴氣較重,古代詩文對此都有詳細的論述。唐代劉恂《嶺表錄異》載有“嶺表山川,盤郁結聚,不易疏泄,故多嵐霧作瘴。人感之多病,腹臚脹成蠱。俗傳有萃百蟲為蠱以毒人。蓋濕熱之地,毒蟲生之,非第嶺表之家,性慘害也?!庇粲篮印恶院<o游》則記載了臺灣地區的瘴癘情況,“(臺灣)深山大澤尚在洪荒,草木晦蔽。人跡無幾,瘴癘所積,入人肺腸,故人至即病。故人言此地水土害人,染疾多殆?!?/div>
在當時生產力低下和醫療技術落后的情況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里記載檳榔這種熱帶作物能“治瀉痢后重、心腹諸痛,大小便氣秘、痰氣喘急,療諸瘧,御瘴癘?!边@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黎族同胞和臺灣先住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食用檳榔。
檳榔傳說兩岸流傳
由于檳榔深深融入瓊臺當地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中,當地百姓對于檳榔有著美好的情感,由此也流傳著許多關于檳榔的民間故事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海南島崖州灣的北部有座叫瘟營大山,山里居住著3個女妖。白臉的叫“瘟”,青臉的叫“瘴”,黃臉的叫“蠱”。她們常常出沒傷害人畜,給此處的黎民百姓帶來了巨大災難。此事傳到南天玉帝處,讓玉帝最小的兒子賓知道了,便請求玉帝派其去懲討女妖,為民除害。賓先后斬殺了青臉瘴和黃臉蠱,但卻不幸受白臉“瘟”的蒙騙而喪命。南天玉帝不見賓歸,便派幾名天將下人間尋找。他們走遍了海南島數個角落,都未能找到賓。
當他們來到古崖州城,黎庶百姓便帶他們到瘟營山去,在山里看見一堆亂石間長著一棵奇特的果樹。樹莖筆直,沒有分枝,像個英俊威武的勇士。一片一片綠色的葉子,像少女的秀發,結滿枝頭的果子呈長圓狀,天將們認出這是賓的化身。百姓為紀念賓的功德,便給它起名叫“賓郎”,以此為紀念,后來便演變成“檳榔”。
相較于黎族地區賦予檳榔英雄的色彩,臺灣先住民則賦予檳榔凄美愛情的氣息。
臺灣的《檳榔記》中記載,很早之前,恒春有對雙胞胎兄弟,因同時愛上一位美麗的少女。弟弟為成全哥哥,在一天深夜離家出走,卻不幸跌入深谷身亡。悲痛至極的哥哥隨后也跳下深谷自殺。不久,深谷里奇跡般地出現一塊巨大的石灰石和一株筆挺聳立的檳榔樹。聞訊趕來的少女,因為失去了兩位情郎而傷心欲絕,遂以身殉情,變成了一株蔞藤。從此,檳榔樹、石灰石和蔞藤緊緊纏繞在一起。為紀念這段凄美的愛情故事,臺灣少數民族在吃檳榔時,習慣把蔞藤、石灰、檳榔一起嚼食,讓三個有情人不再分離。
檳榔文化深植兩岸
海南黎族和臺灣少數民族關于檳榔的悠久傳說,作為兩岸共有的、檳榔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族人。隨著經濟社會的變遷,檳榔逐漸以人際交往禮果和美好愛情信物的特質融入兩岸少數民族同胞的生活中。
“檳榔是中國南方居民迎賓敬客、款待親朋的佳果,因古時敬稱貴客為‘賓’、為‘郎’,所以就有‘檳榔’的美譽。臺灣少數民族也把檳榔作為待客的上品,他們以剛摘下的檳榔為媒,在人與人之間建立友誼,傳達著非常重要的情感信息”海南省委黨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詹賢武認為,檳榔不僅是瓊臺兩地少數民族交往的禮果,也是化解矛盾的催化劑。
海南黎族有著“一口檳榔大過天”的民俗,即交惡的兩個人,只要對方同意雙手接下一口檳榔,就表明同意接受和解,彼此的矛盾和糾紛隨即解除。無獨有偶,乾隆年間的海防知事朱景英在其記錄里談到了臺灣少數民族將檳榔作為和事佳果的習俗,“解紛者彼此送檳榔輒和好”,即希望和解的一方送對方檳榔以表和解的誠意。
檳榔不僅在黎族和臺灣少數民族的日常人際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浪漫唯美的愛情生活里,檳榔也是不可或缺的。詹賢武說,檳榔不僅象征著幸福美滿的姻緣,同時也含有祝福新人多子多孫之意。臺灣少數民族和黎族在婚戀中,都以檳榔為媒介,以檳榔為聘禮,以檳榔作應答,以檳榔為愛情忠貞不渝的信物。
道光《瓊州府志》載有“親朋來往,非檳榔不為禮。至婚禮媒妁,通問之初,潔其檳榔。富者盛以銀盒至女家,非許親不開盒。但于盒中手占一枚,即為定禮。凡女子受聘者,謂之吃某氏檳榔。此俗延及閩廣?!痹诶枳宓挠喕閮x式上,男方需要帶去很多檳榔送給女方,女方收到檳榔后分發給村民,意在將嫁女的喜訊告知大家,這即是黎族民間的“放檳榔”習俗。
婚嫁以檳榔作為聘禮的土風習俗亦在臺灣少數民族地區盛行?!皺壚扑土T隨手牽,紗帕車螯作聘錢,問到年庚都不省,數來明月幾回圓?!迸_灣孫爾準的《番社竹枝詞》惟妙惟肖記錄了臺灣少數民族地區檳榔是青年男女間的愛情信物,光緒《云林縣采訪冊》的記載則反映了檳榔在婚嫁各步驟中的頻繁使用,“訂盟用番銀、紅彩、大餅、檳榔,完聘后仍備禮盤、大餅、檳榔?!?/div>
“高高的樹上采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少年郎采檳榔,低頭想他美又壯,誰人比他強,趕忙來叫聲我的郎呀,青山好呀流水長……”這首膾炙人口的《采檳榔》曾風靡海峽兩岸。人們在唱著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時,胸中流淌著濃濃的海峽情。小小檳榔,情牽兩岸。
本文轉自口味王檳榔官網